赛酷体育新闻

2024-2028年中邦光伏财富预测解赛酷体育析

2024-02-28 19:41:3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是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并网7842万千瓦,截至6月底光伏累计装机4.7亿千瓦,成为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仅次于煤电,光伏发电装机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二是发电量不断增加,消纳利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2%。三是分布式光伏加速发展。20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75%,2023年上半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4096万千瓦,同比增长108%,截至6月底累计装机1.98亿千瓦。四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企业成为光伏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率先推动金刚线、异质结电池等先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超前布局产业化颗粒硅材料、钙钛矿电池等前沿技术,不断巩固全球领先地位。其中,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钙钛矿等新型光伏电池加速商业化进程。五是光伏产业各环节快速扩产升级,光伏组件价格下探历史新低,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六是光伏产品出口增长明显。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51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80%。

  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有力的政策扶持、全面的市场竞争和全链条的技术创新。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启动实施送电到乡项目,大力支持光伏电站和户用光伏系统,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并培育了首批国内光伏设备制造和工程企业。2005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在总量目标、分类电价、费用分摊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此外,通过推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赛酷体育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等,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推动光伏产业全链条技术创新和成本快速下降,助力光伏电站在“十三五”末实现平价上网,摆脱补贴依赖。近年来,我国还加快发展城乡屋顶光伏和各类“光伏+”模式,推进建设沙漠戈壁荒漠风光大基地、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创新各类光伏利用场景,推动光伏走向全面普及发展的阶段。

  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全球市场和资源,获益于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近20年来,我国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链全、市场规模大、技术转化快等优势,通过市场化机制不断吸引人才、技术和创新要素聚集,利用全球人才、市场资源打造光伏产业链。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迈入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光伏+建筑”是实现建筑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相较于直接把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现有建筑上,光伏建筑一体化注重光伏发电组件与建筑的统一和融合,发电组件既具有发电功能,也是建筑材料的一部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2023年4月,青海省首例多功能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包含100千瓦多功能光伏幕墙、157.76千瓦常规组件光伏幕墙等,总计可年发绿电54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88吨。

  氢能是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光伏制氢是先利用光伏发电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利用电能将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制造过程整体对环境友好,还可平抑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前景广阔,光伏头部企业纷纷布局发展光伏制氢。2023年6月,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项目贯穿光伏发电、绿电制氢等流程,制氢规模每年约2万吨。

  “光伏+储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模式也不断得到应用。光储一体化通过储存光伏发电后的清洁电能,能减少弃光比例,达到“1+12”的效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建设光储充电汽车智能充电站,设置8个充电车位,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方式运营,整合棚顶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储电、充电桩用电多项技术。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首个“零碳社区”在沙河街道公园社区建成,该项目包括光伏长廊、光伏椅、“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等。

  “双碳”目标的提出促使我国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低碳化转型,推动我国光伏产业迈入新起点、新阶段。当前已形成的多种“光伏+”模式,有效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端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不稳定性与电网的匹配度有待提高,大规模光伏电站的检测维修也对运营成本带来挑战,亟需技术突破。部分生产环节或部分企业组织架构尚无法适应数字化运行方式。光伏产业的智能化,不仅是对工艺工序生产环节进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更是对企业组织架构的重新定义。目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一;部分光伏企业的数据管理与应用能力较弱赛酷体育,无法调动全流程智能化协同发展,导致数据价值难以实现最大化。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增加,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光伏企业绿色化发展门槛,对我国光伏产业绿色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组件效能限制:尽管光伏组件的效能在过去几年中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限制。目前主流硅基组件的效能已接近理论极限,进一步的效能提升面临挑战。此外,光伏组件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也是一个问题,长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仍需改进。

  储能技术和系统集成: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导致系统在电力平衡和供需调节方面存在挑战。储能技术的发展和系统集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当前的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等,仍面临成本高、能量密度低、寿命和可靠性有限等问题。此外,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有效集成和管理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制造成本和环境影响:光伏发电行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仍面临成本挑战。尽管中国的光伏制造能力很大,但制造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同时,光伏制造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关注,特别是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问题。

  网络连接和输电能力:光伏发电的快速增长对电网连接和输电能力提出了挑战。在某些地区,光伏发电系统的海量接入可能导致电网不稳定,需要升级电网设施和优化运营管理。此外,远距离输电和大规模光伏发电管道的建设和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产业链完整性和供应链稳定性:光伏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协同发展,从硅材料、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配套能力都需要不断提升。同时,供应链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包括原材料供应、制造设备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匹配。

  海上光伏项目面临着复杂恶劣的服役环境,例如南方海域的大风浪、台风,北方海域的海冰,高盐雾、高湿、温度变化频繁等都意味着海上光伏的前期工作相比地面电站更为严苛。与此同时,赛酷体育海上工况带来的建设、运维、设备机械链接稳定性、设备安全等挑战也不一而足。

  从设备技术角度来看,海洋风暴、海冰、鸟粪+其他生物附着、盐雾腐蚀等给组件带来了与陆地上完全不同的威胁。海上电站的防腐蚀要求高,边框和支架腐蚀主要受到海上微生物及强盐雾腐蚀,而常规金属边框不具备海上环境抗盐雾腐蚀能力。除边框、支架容易被海水腐蚀外,玻璃腐蚀也是影响组件安全性的关键原因之一。玻璃腐蚀主要是水汽侵蚀到玻璃基体使其水解,导致镀层剥落,影响组件发电及发电性能。另外,接线盒和连接器密封性不好也容易导致水汽进入其内部造成绝缘体失效及导体腐蚀后发热烧毁等问题。组件整体需要针对海上环境进行抗腐蚀性和密封性的改进。

  从电站设计和建设角度来看,海上光伏项目的设计方案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如台风、海冰、潮汐等,并且工程地质条件与陆上相比更为复杂,光伏组件及逆变器设备选型需要综合考虑海洋环境、发电效率、施工难度、成本经济性等因素,此时使用高效组件可以减少用海面积,减少海上作业工作量。电站支架单元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址条件、桩型、支架、施工船只。海上光伏项目发电设计倾角受海域使用成本、支架成本、风荷载、施工工期等因素影响,应综合成本经济性等各项因素,确定最佳倾角。海上光伏项目工程建设条件较难,项目安全性要求更高,工程建设时也需要考虑到太阳能资源、气象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景观设计和立体化开发等难点。同时,海上光伏的建设还需要关注到资源环境的影响,比如大面积覆盖海域对溶解氧、海洋植物光合作用、鸟类、渔业资源、电磁辐射等资源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截至2022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9,261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7,067万千瓦。

  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58,620万千瓦,未来五年(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86%,2027年将达到113,110万千瓦。

2024-2028年中邦光伏财富预测解赛酷体育析(图1)

  截至2022年底,中国集中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34.44GW;截至2022年底,中国集中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72亿千瓦。

  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集中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49GW,未来五年(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55%,2027年将达到713GW。

2024-2028年中邦光伏财富预测解赛酷体育析(图2)

  截至2022年底,中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7.62GW;截至2022年底,中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98亿千瓦。

  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37GW,未来五年(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4%,2027年将达到418GW。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